导入数据...
  
学院举行“十四五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集体备课会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1日
  查看:498
  来源:学院党政办公室

12.jpg

2020年11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的集体备课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冯刚教授、学校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学校教务处处长毕剑教授、成都市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代表出席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教授主持。

13.jpg

备课会的第一个议程:冯刚教授做《十四五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主题报告,冯教授从十四五规划对思政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当前学界的思政热点两个方面入手,指出思政工作应该坚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引领,同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自身功能,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思政工作的热点中,冯教授强调了三方面:第一,思政工作应深研基础理论,用教育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成果呼应基础理论的时代热点;第二,思政工作者应不断反思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积极回应并总结提升;第三,思政工作还应坚持交叉学科的宏大视野,为思政工作寻求新视角、寻找新动力、催生新成果。

备课会的第二个议程:教师代表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五个教学团队围绕本教研室的教改探索进行汇报。副院长范锡文教授代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介绍了“1+N”教学模式的探索,用“1”的“专题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用“N”的多种形式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从而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大思政的目标;邓志林老师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级课程目标、四大课程工程、五大保障措施”介绍了马原教研室为提升教学针对性所进行的探索;毛中特教研室主任梁亚敏老师着重介绍了 “望闻问切思”五步教学法以及“社会实践主题单元”的打造,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罗绍林老师围绕“深度与广度的动态平衡、大班授课与个性需求的对立统一、历史事实与政治认同的双向互动、基础理论与现实热点的及时呼应”等方面介绍了教研室的探索与思考;思修基教研室主任潘小军老师将本教研室的探索精准概括为:“三微三化”,“三微”即微专题、微媒介、微实践,“三化”即精准化、适时化、网络化。随后,在来自中小学的老师代表们就“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踊跃发言。

备课会的第三个议程:教务处回应相关问题。毕剑处长在充分肯定各教研室有效探索的基础上,回答了教学团队负责人就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等问题,并且提出三点希望:第一,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第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抬头率”、“点头率”;第三,继续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多维度组织、教学团队的建设。

14.jpg

备课会的第四个议程:学校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做总结发言。李书记首先肯定了五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育探索,并希望马院教师结合中小学教师代表们带来的基础教育战线意见,认真消化、应用冯教授的讲座内容。李书记用三组关键词寄语马院全体教师。第一:正气与底气。书记强调,学校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落实德树的根本任务,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理直气壮讲政治、讲正气,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同时,有实才能有底气,全院教师要对标习主席3.18的“六要”要求,明道、信道、传道。第二:守正与创新。李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级学科,有着自身的学科规律,需要坚守;此外,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课堂鲜活与高效。第三:建设与支持。学校会继续从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等多方面支持学院建设,但同时,也希望马院的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通过深度的科研与学养化解教学技能的瓶颈。

此次集体备课会内容丰富,老师们普遍认为很有收获,既有学者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解读,也有来自大中小一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体会和困惑,同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答疑释惑,最后校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寄语全体教师要努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吴茜、余晓蓉 审核:范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