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生学党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的文本分析(黄月)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9月1日
  查看:243
  来源:《四川师大报》第673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深刻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重要问题,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据《讲话》进行文本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汲取奋斗力量。

 

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词频分布

通过对《讲话》文本内容进行分词、筛词,过滤部分介词、连词后,得到高频词云图。而在文本中,“历史”“我们”“人民”“学习”“中国”“党史”“教育”“全党”7个词汇出现频率分别为79次、76次、55次、46次、40次、38次、35次、31次。这直观地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上聚焦党的历史,把“我们”“人民”“全党”“教育”统一起来。

 

二、《讲话》中高频词汇“历史”的文本解读

研究“历史”这一词汇的具体使用情况,有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宏大的历史观。总体而言,主要分为“历史”主客体互动关系,“历史”在修饰与被修饰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展开。

(一)“历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

历史”作为阐述的主体,在与客体的有机互动中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

《讲话》原文中,分述于各段的四句话“我们党的历史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深刻地阐明了历史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党的历史得以赓续,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在于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抵御“四个危险”和“四个考验”。

(二)“历史”一词在修饰与被修饰中的作用

历史”一词在《讲话》中,既是论述中心,又是运用的重点。该词在修饰与被修饰中,在不同的动宾短语格式中有不可比拟的效果。

历史作为修饰词的时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社会过去发生的事件或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原文中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历史长河”等。另一层则指质变,与时间、空间的物理延申拓展相对的性质的根本性变革。比如“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新的历史特点”这些词汇多体现跨时代意义。

而当历史作为被修饰词时,显性的形容词很少,诸如“光辉历史”“伟大历史”“百年历史”,但是其价值倾向积极、正面。诚然,侧面阐释的内容很多,更多体现在用比喻修饰,比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人民的工具性和习近平大历史观视野下的历史治域。

 

三、“历史”词汇运用的三大维度彰显《讲话》的逻辑思路

基于文本分析和框架归纳,本文发现针对出现79次之多的高频词汇“历史”的阐释立足于三大维度。《讲话》从价值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三个维度体现了为什么需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到如何实现、再到如何更好地实现有效、快速动员这一逻辑思路。

(一)《讲话》中“历史”的三大维度

具体而言,在理论维度上,习近平强调走进新时代,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了解、回顾、学习、宣传党的历史,以及如何在众多的历史风云中澄清历史问题,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

在价值维度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大历史观视野汲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同时澄清大是大非历史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坚决抵制抹黑、歪曲党的历史和攻击党的领导的错误言论,从而达到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觉、增强历史定力的效果。

在实践维度上,习近平则主要剖析了轰轰烈烈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揭示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党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历史。同时,在讲话最后,习近平也提出了针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应当力求实效,克服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其规避形式主义意识,有利于防止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用更高的思想站位和更好的行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

(二)《讲话》中“历史”的逻辑思路

《讲话》按照为什么需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到如何实现、再到如何更好地实现有效、快速动员这一逻辑。

具体而言,《讲话》正确处理了“党史”与“四史”的关系,即从“党史”发端,又着眼于全面、系统地把握“四史”;学习“四史”,更以“党史”为重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正确把握了历史的功能观,既回顾了过去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关照现实,也指出了历史问题不可长期遗留的迫切性以启迪、展望未来。正确洞见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既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又着眼于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对世界形势的科学研判。正确分析了我国现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

总而言之,《讲话》不仅对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起到了统筹指导作用,还对意识形态领域如何坚持隐性斗争和显性教育引导相结合的背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战略指导意义。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2班学生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