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诠释新时代乡村的诗与远方
——访学习强国 APP《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慕课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范锡文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查看:480
  来源:《四川师大报》第653期

范锡文.jpg

编者按 日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范锡文主讲的慕课 《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被学习强国 APP选用,收入视频学习——政治经济栏目。范锡文教授主讲的慕课《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主要分为三个章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是什么,以哪些举措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应该怎样去做?

范锡文: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乡村面积大、人口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现代化的四川必然是发达的城市和充满活力的乡村共筑。四川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院校,立足省情,服务四川,在乡村振兴中要积极发挥高校在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

(一) 提供科学研究支撑: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引领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我省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强化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组织承担农业农村重大科技任务;建设高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端智库。

(二) 提供技术创新攻关:高校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强化联合攻关、推广转化与集成应用,解决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关键技术创新;农业生态安全科技创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三)促进人才培养提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农业人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培养;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

(四)传承文化的生力军: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四川师范大学作为综合类大学,在传承发展巴蜀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留得住乡愁,才能留得住中华文化的根。提供精神文化脱贫帮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传承天府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实施“文化”战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加大文旅、文创企业培育。

记者:学校举办新农村建设学院等举措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范锡文: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对促进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018 年成立的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旨在以C5高校联盟的形式,在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智力、文化帮扶,是立足于本省区位特点和省情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方案” 。四川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从 2018年到 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 5年,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伴随着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四川乡村优美自然环境和浓厚文化底蕴孕育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业农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断加快,这些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窗口和机遇窗口已经到来。新农村建设学院恰逢其时,以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一)高校提供以“五大教育并五大提升能力”的资源支持。对农民实施文学艺术教育,提升其人文精神生产的内驱力;对乡村干部实施乡村治理的综合能力教育,提升其对现代农村的卓越领导力,现代化的乡村治理能力;对农村青年实施新型产业技能技术教育,提升其可持续致富的生产力;对乡村中小学校校长实施教育家素质能力教育,提升其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办学治校能力;对农民实施卫生健康教育,提升其幸福生活的创造力。

(二)以提供高质资源,实现高效结果为原则。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扶智原则,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让教育脱贫攻坚更有成效。

(三)工作目标明确: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在定点帮扶的区县,形成五个一批显性成果。

(四)发挥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文化专家团队和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我作为四川师范大学聘请的新农村建设学院的授课专家,要秉承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努力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一方面要主动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并及时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应深度参与学校新农村建设学院扶贫工作,做到 “若有需,召必应”,这既是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必备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教师充分发挥优势的舞台。

记者:大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担任着怎样的角色?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努力学习、锻炼?

范锡文:四川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初步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 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强省基本建成。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可以说乡村振兴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休戚与共,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在社会发展的大舞台中方能成就。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现代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对于自身和乡村发展的促进是双向互动的。大学生通过智力扶持与实际参与乡村建设,自觉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可以不断夯实社会发展内在驱动,为打造“美丽乡村”、“文化乡村”奠定基础,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共同提升。

(一)做懂农业的时代新人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当前我国农业安全、粮食安全仍面临较大挑战。大学生要时刻认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居安思危,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做爱农村的时代新人

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川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是有农村情怀的,只有对农村有深沉的爱,才能触及 “三农” 工作的本质。作为大学生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政策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后立志到农村就业创业,利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理想。

(三) 做爱农民的时代新人

爱农民,方能付真情。农民身上蕴藏着无比丰厚的首创精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等都是农民创造的,农民的智慧结晶推动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要对农民有真爱、付真情,向农民寻良方、取真经,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四)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践行者

振兴乡村需要当代大学生贡献一己之力,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注重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川是全国 6 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川师的青年学子们,也许这里就有我们的家乡,我们每一位都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每当黎明,闻鸡鸣犬吠,每当黄昏,炊烟袅袅,每当佳节,街头巷尾,人们熙来攘往。农民富、产业兴、农村有人气,这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图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使乡村的山色田园,成为无数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程慧钰 庄芸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