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理性求是 实践创新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成效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3月7日
  查看:157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6年设立马列教研室,1960年新建政教系,2001年更名为政治教育学院,2016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入选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总人数88人,其中专任思政课教师8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已建立一支专职为主的专兼职相结合、较为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并且有多个丰富的培育平台支撑办学。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两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学院牢固树立思政课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要务的立院导向,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最新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门思政课。  

学院现对全校本科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况

1.png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设成效显著。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

2.png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获奖情况

3.png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2001年成为省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7年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学院入选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4.png

(一)办学定位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需求,服务成渝经济圈发展重大需求,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健康的身心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深厚的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胜任中学政治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成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骨干教师。

33.png

(二)办学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课程体系科学化、过程管理规范化两个维度,以优质课程、教改科研、实践活动三大板块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形成了“一体二维三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

6.png

(三)具体举措

  1.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自主发展教育课程三大板块,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十个一教育养成等为依托,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7.png

  2.规范过程管理

学院完善“三查”、“三听”、“三评”制度,强化课程目标合理性的审核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教研室各种活动为依托,常态化、规范化的实现过程监督和质量保障。

8.png

  3.形成长效机制

第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孵化了多门优质课程;以教学比赛为依托,培育了多名优秀教师,其中,青雪燕、张立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展示活动特等奖,余晓蓉获四川省青教赛一等奖。

9.png

第二,对标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改科研,发表了一系列基础教育相关论文,持续举办19次“基础教育名师进课堂”讲坛。

10.png

11.png

第三,以五大活动为载体的实践育人,构建了多个协同育人实践平台。连续举办14届“喻德杯”师范生技能大赛。与省内多个红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

12.png

13.png

组织学生连续14年重走长征路,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协会”和“时事研讨社”两个五星级社团增强学生沟通合作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协会” 被评为2023年成都市“百佳学生社团”。

14.png

15.png

创建“狮享者”理论宣讲品牌,打造“报告马院”系列宣讲活动,把党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

16.png

在“挑战杯”“互联网+”等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方晓彤等同学荣获“挑战杯”四川赛区特等奖。2023年6月7日,人民网专题报道学院学生基于四川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作品,以“籽籽同心队”为载体,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精品化常态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项目。

17.png

  (四)育人成效

18.png

1.以赛代训苦练技能,专业素养逐步强化。

年均常态化开展导师讲座15场、专家讲座10场、狮山形策大讲堂4场、研学论坛2场。学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77篇。

19.png

近三年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数量和质量明显增多,近三年每年本科生各类比赛获奖达到20项以上。获得省级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2人获“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4人获“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8人获得“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5人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创意”大赛获省赛三等奖。获得“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大赛一等奖1项,“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政治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四川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png

2.招生就业屡创新高,社会认可显著提升。

2023届本科生考研报考率达到65.71%,考取研究生38人,考取率达到27.14%。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增,2022年达到703人,较2019年增长313.5%,增长率居全校第二。2023年学院学生就业率为90.29%。

21.png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综合素质日益提高。学院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效,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日益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建立橡树汇长者专顾中心、国槐路青年活动中心、益民医院、天府新区党群活动中心等日常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小志有话说”、“党史直通车”、“情暖桑榆,爱意满天”等常规服务活动共685场,其中“雷锋月”、“烈士陵园纪念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特色活动共34场,累计服务人群近三千人,参与志愿者人数6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5952小时。同时学院累计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30支,分赴22个省份、40个地区开展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被今日头条、网易、封面等官方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集体和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志愿者”等国家级荣誉6项;“四川省优秀实践团队”等省市级荣誉3项;“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挑战杯优秀志愿者”、“务实杯”三等奖等校级荣誉53项。2023年4月27日,“学习强国”专题报道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果

 

1.精品课程

一流课程

国家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省     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创新引领创业——全程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二)

“课程思政”

示范课

省     级

形势与政策

宪法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政治学概论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级

中国哲学史

 

2.省级及以上教改立项

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省级

新时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互联网+4W+4S”翻转课堂微专题教学模式

四川省2019-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省级

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和式教学改革中的教学重难点及实践模式研究

“形势与政策”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和建设研究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省级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课程为中心的“三全育人”体系构建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立项

年度

经费(万)

负责人

1

文化自信自强的内生逻辑及推进路径研究

一般项目

2023

20

董朝霞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一般项目

2023

20

兰夕雨

3

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建设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思政课专项

2022

20

胡水清

4

清代州县衙门通详与命案审理研究

一般项目

2022

20

严  丹

5

习近平用典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本价值研究

西部项目

2021

20

李新芝

6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话语建构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一般项目

2021

20

何  理

7

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学习进阶研究

思政课专项

2020

20

余  华

8

马克思民生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民生建设研究

后期资助

2019

25

李仁银

9

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一般项目

2019

20

王  曦

10

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的治理与建省研究

一般项目

2018

20

何  毅

11

从朝廷到政府:近代中国行政制度变迁的内生性力量研究

青年项目

2018

20

黄雪垠

12

法条竞合的判断原理、技术与中国语境下的路径选择

后期资助

2018

20

付  恒

13

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西部项目

2017

20

董朝霞

14

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与治藏主权研究(1940—1949)

青年项目

2017

20

邹  敏

15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阶层关系问题研究

西部项目

2016

20

李新芝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政治话语建构研究

青年项目

2016

20

兰夕雨

 

4.省部级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立项时间

负责人

1

“形势与政策”课“三阶六S”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教育部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

2023

范锡文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一体化学习进阶研究

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

2023

余晓蓉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全过程研究

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

2022

青雪燕

4

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历史演进及价值意蕴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2

朱  铭

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百年演进与赓续发展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2

黄  钰

6

清代地方档案通详与州县衙门命案审理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2

严  丹

7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四川省村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2022

王泽兵

8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021

李  玮

9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1

胡  燕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1

王  萍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学价值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019

李仁银

12

习近平幸福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9

朱  铭

13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与完善研究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9

付  恒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研究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2018

陈  驰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学价值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

李仁银

16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川内高校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8

王泽兵

17

近代中国地方行政治理研究(1912-19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2017

黄雪垠

18

“基础”课教育教学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有机融合研究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2017

余    华

 

5.省部级社科成果获奖

序号

获奖年度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获奖人

1

2021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阶层关系问题研究

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李新芝

2

2020

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董朝霞

3

2019

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研究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肖  柯

4

2019

中国特色社会质量研究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中伟

5

2019

爱国主义研究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朱  琳

6

2019

中国共产党强国战略的历史演进《文化卷》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李仁银

7

2019

规范与失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行政研究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黄雪垠

 

6.教师学术著作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

价值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董朝霞

人民出版社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梁亚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明清西北马政研究

何  毅

科学出版社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践

何  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

高中伟

何  毅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新时代和谐企业文化研究

饶静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中美高技术争端分析

刘顺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规范与失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行政研究

黄雪垠

人民出版社

9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研究

余  华

人民出版社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生成与发展研究

何  理

人民出版社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赵万江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教学重难点解析

王  曦

四川大学出版社

13

走进村庄:乡土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

蔚建鹏

四川大学出版社

14

传承与变迁:民国时期四川的婚姻习俗

蔚建鹏

重庆出版社

15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条文精义和案例解析

李  华

经济管理出版社

16

形势与政策

范锡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解读与教学

王  曦

科学出版社

1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改研究

董朝霞

中国书籍出版社

 

7.本科生师范技能竞赛获奖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获奖年度

赛事、荣誉类别

1

刘仪雯

罗凌云、胡燕

一等奖

2023年

川渝首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决赛)

2

周泓江

黄雪垠、梁亚敏

二等奖

2023年

川渝首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决赛)

3

白晨阳

罗凌云、王美

一等奖

 

2023年

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教学设计)

4

白晨阳

罗凌云、王美

一等奖

 

2023年

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教学技能测试)

5

方晓彤

胡燕、潘小军

一等奖

 

2023年

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教学设计)

6

方晓彤

胡燕、潘小军

一等奖

 

2023年

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教学技能测试)

7

熊晓艳

兰夕雨、余晓蓉

一等奖

 

2023年

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教学设计)

8

熊晓艳

兰夕雨、余晓蓉

二等奖

 

2023年

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教学技能测试)

9

刘仪雯

罗凌云

一等奖

2023年

“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10

周泓江

胡燕

二等奖

2023年

“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11

王兮雯

范锡文、罗凌云

一等奖

2022年

第十届“华文”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

12

 

黄显婷

胡燕、王美

二等奖

2022年

第十届“华文”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

13

刘倩

罗凌云、胡倩

一等奖

2022年

第十届“华文”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

14

陈昕

陈驰、梁亚敏

二等奖

2022年

第十届“华文”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

15

罗雅文

陈驰、余晓蓉

二等奖

2022年

第十届“华文”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

16

谢冬琴

余华、戴剑飞

二等奖

2022年

第十届“华文”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

17

 

代梦盈

 

罗凌云

一等奖

2021年

2021年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粉笔组

18

陈艺元

范锡文,余晓蓉

二等奖

2021年

2021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

19

陈昕

陈驰、梁亚敏

二等奖

2021年

“田家炳”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20

王兮雯

刘奕佳

陈晓雪

赵思琪

黄显婷

包善慧

罗凌云

一等奖

2020年

“绽放抗疫·决胜全面小康”--2020年四川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

21

陈昕

罗凌云

二等奖

2020年

2020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

22

韩金金

戴剑飞

三等奖

2019年

2019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

23

王丽莹

范锡文、胡燕

一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技能测试

24

黄小云

饶静安、王曦

一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技能测试

25

王蕊粤

黄雪垠、罗凌云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技能测试

26

陈晓玉

何毅、胡燕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技能测试

27

张立民

陈驰、王延华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技能测试

28

王丽莹

范锡文、胡燕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29

黄小云

饶静安、王曦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30

王蕊粤

黄雪垠、罗凌云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31

陈晓玉

何毅、胡燕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32

张立民

陈驰、王延华

二等奖

2019年

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8.本科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

校赛奖项

项目名称

负责人姓名

一等奖

“政治科普类”自媒体与政治教育全民化的联动


一等奖

儿时忆,最忆老鹰茶—雅安石棉万亩老鹰茶园认领助力乡村振兴

刘仪雯

二等奖

思政研习社

余初兰

二等奖

农学互联及城乡互动新模式—以青川县为例

曹颜

三等奖

指尖传古意,苗绣出深山

孙函

三等奖

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反哺:师范生助力课后服务模式探索

李琼

三等奖

微光筑梦—互联网+童心文创

李万婕

三等奖

“索玛花”开—关爱昭觉贫困区女孩心理健康

阿尔罗海

 

9.“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奖名单

校赛奖项

项目名称

负责人

一等奖

在“双向”互动中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东西部4所高校的调查

方晓彤

一等奖

寻“川”问迹,薪火相传—汶川县民族地区红色基因传承计划

刘瑞

一等奖

优化生活垃圾分类路径探索—以成都市锦江区为例

石鑫康

一等奖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独居老人幸福感提升途径研究——以中国六个地区代表乡村为例

吴昊颖

一等奖

社区托管机构的路在何方—基于成都社区托管机构调查

王志萍

二等奖

移风易俗破陋习:彩礼变迁因素及改革路径探索—基于四川地区和辽宁地区的调查研究

黄旷逸

二等奖

跨越巴山蜀水,打造文化IP热—以三星堆为例

杨西林

二等奖

以特育人,创办特色学院搭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以柳州螺狮粉特色学院为例

李于萍

二等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关于村支书领导力的调查研究

黄睿轩

二等奖

走近泸沽湖:回望摩梭地区四十年基础教育发展史

杨昱洁

二等奖

全面乡村振兴视域下村支书的领导力研究

樊元琪

二等奖

新时代青年对使命与担当的认识调查

张鸣哲

二等奖

“智”励乡村发展,“志”在脱贫攻坚

朗方方

三等奖

聚焦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祝建华

三等奖

探路江油,三线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司马骏灵

三等奖

三线建中华,精神育国防—三线教育精神与国防教育现状研究

帅乐萍

三等奖

《五四“新”青年助力“新”时代川渝革命教育“新”发展》

徐丹

三等奖

从“遗产”到“遗志”传承—成都三线文化资源在文化强市中的价值挖掘与利用

徐俊兰

三等奖

当代主流媒体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央视《我们这十年》的调查研究

杨静月

三等奖

少年何妨梦摘星,小小宣讲初尝试—论红色文化在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呈现

吴敏熹

三等奖

“加减并进”:双减政策下初中家长焦虑透视—基于初中家长问卷调查的分析

伍芷萱

三等奖

指尖传古意,苗绣出深山—以四川古蔺苗绣为例探究民族聚居地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路

孙函

三等奖

浅析师范院校支教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教育理论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四川某师范院校支教志愿服务调查研究

高近哲

三等奖

四川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报告

何奕霖

三等奖

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径—重走习路实践调研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

付宏宇

三等奖

困境与出路:四川省高中学校思政课运用PBL模式的调查

姚欢

三等奖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独居老人幸福感提升途径研究——以中国六个地区代表乡村为例

吴昊颖

三等奖

抗疫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诠释与升华——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余初兰

三等奖

新时代党报如何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以《四川日报》为例

唐诗艺

三等奖

探寻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的有效价值引领——以黄继光烈士纪念馆为考察对象

黄烃芮

三等奖

传承故土红色基因——四史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对家乡红色历史的了解程度调研

胡茂梅

 

 10.“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校赛奖项

项目名称

负责人姓名

二等奖

指尖传古意,苗绣出深山

孙函

二等奖

儿时忆,最忆老鹰茶—雅安石棉万亩老鹰茶园认领助力乡村振兴

刘仪雯

二等奖

思政研习社

余初兰

二等奖

思优—互动娱乐式思想政治内容提供商

白月

三等奖

成小渝文创产品有限公司

徐丹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党政办 撰稿:黄雪垠 杨文 审核:杨晓勇 范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