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
2023年2月26日下午,学院在桃李园1号201会议室召开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入课堂”集体备课会。院长陈驰,副院长范锡文到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主任黄雪垠,各教研室主任与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副院长范锡文主持会议。
院长陈驰强调了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入课堂的重要性,并对各教研室就此议题的研究提出要求,强调各教研室要组织成员深入研究二十大精神,不仅研究其内容精髓,更要研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的有效教法。
各课程负责人就“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入课堂”展开发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负责人朱逸博士,就该课程如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展开发言,他提出五方面思考。第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重要论述和最新表达,是现阶段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二,课程培养目标要及时更新。专业课应该凸显师范教育特色,进一步塑造本专业学生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研究和借鉴转化的能力。第三,课程内容要不断拓展与深化。国别专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要向发展中国家拓展,在原有教学专题中寻求新的教学主题,关注国外中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第四,课程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索。依据课程的研究性和综合性特点,立足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实际,实施以“文献阅读理解为抓手”的探究式教学法。第五,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持续跟进。学生应当积累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从而具备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捍卫中国形象的能力,基于此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英语读本》等校本教材。
《中学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负责人王美老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教育部长怀进鹏在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上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就此,她提出三方面思考:一是身份转变,作为未来的中学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思考“融入”的问题。中学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团结奋斗谱写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二是全面思考将二十大精神与中学教师的各项工作全面结合。既要把握学科教师教学工作,又要把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三是重点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学思政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析出二十大精神中蕴含的中学思政课课程育人价值,挖掘其中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核心议题与布置作议学任务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主任黄雪垠副教授就“二十大精神进专业课”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科研带头、踔厉深耕。全系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探讨教学经验和方法,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二十大精神真正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二是以评促教、提高质量。结合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各专业课也要据此设置和优化课程目标,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反思、总结和持续改进。同时强调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广泛运用和深度融入,积极推动二十大精神的“三进”。三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优势,将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浸润式思政教育新模式。四是深入实践,入脑入心。专业课老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让新思想、新理论“热气腾腾”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
最后,副院长范锡文对本次备课会进行总结,范锡文教授再次强调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课堂的重要性,并对各教研组与各门课程的负责人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深入研究会议精神。将文件语言转化成教学语言,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二是精准把握学情。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困惑点、兴趣点与成长点。让教学内容更具亲和力与针对性,教学方法更具有效性,提升育人质量。
【编辑:撰稿:王美 黄雪垠 审核:范锡文】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