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院教工党支部赴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0日
  查看:23
  来源: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主渠道作用,2022年5月19日下午,在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潘晓军、教工二支部书记饶静安的带领下,教工两个支部党员前往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开展“加强古籍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与教工二支部结对共建的党委组织部支部党员代表组织科科长罗杨、党员教育科科长刘琦灵同志参加活动。  

党员同志们在文献修复中心创始人、党支部书记彭德泉的带领下来到了四川西部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这里陈列了500多件古籍文献修复成果。五大区域生动地展示着古籍主要破损类型、古籍修复流程、古籍修复案例、古籍修复常用工具。彭德泉详细讲解文献修复的工序,他谈到古籍经过漫长岁月会出现严重酸化、脆化、霉变、虫蛀,一触成粉,分离的纸片字块结成书砖,系濒危破损文物。抢救保护修复时,要揭开,要配纸,要固色,要拼字,工序多、难度大,并且文献修复只有一次机会,倘若不成功则是对古籍的二次伤害。老师们在观看艺匠们修复文献的精细工作后,纷纷被这种艺匠国工精神所折服。

随后在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研学培训基地,彭德泉用其亲身经历为全体党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列举了修复作品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诠释了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性。他为有这样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古籍文献修复中心团队而自豪。他还特别为党员们介绍了两位被评为“成都工匠”的出色代表,一位是2009年大学毕业后,凭借执着与刻苦,成长为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技术带头人的鲁萌,已牵头完成了多个国家级重大古籍文献修复项目;另一位是聋哑修复师陈亚,经过10多年艰苦的磨合、基本功训练、技能提升,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修复师,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先后受到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的专题采访报道。会上,洛带街道办主任王明凯同志向党员们介绍了洛带古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以及近年来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所做的努力。

党课结束后,党员们感慨颇多。教工二支部党员邓志林谈到,古籍的强大在于其承载的历史以及文化之重,同样古籍也很脆弱。因此古籍在为我们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保护它们的责任。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应该号召新时代青年关注并积极参与古籍文物的保护工作。潘晓军谈到,古籍文献保护和修复是坚持“文化自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古籍文献中的优秀文化和红色基因是我们思政课的有益素材和教学资源,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罗杨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专门去到了两个特殊的地方,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档案馆。今天的主题党日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总书记对于图书档案、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如此重视的原因,师大源自白山黑水,源远流长,也留下许多珍贵古籍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师大人也应当承担起传承师大红色基因的使命。

学院党委书记王泽兵在点评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强调,文献古籍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精心保护好,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天的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组织有力,效果很好。各位党员同志身为思政课教师,应当将今天所学所见所思所悟充分用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作用,老师们不仅要用心教,还要引导学生们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课力量。




图片1(1).png

图片2(1).png

图片3(1).png


【编辑:教工二支部支部书记】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