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建党伟业,师说百年——制度治党:制度治党的价值意蕴(卢野)
时间:2021-06-30 08:59:05   来源:“团结政教”微信公众号   查看:1085

制度治党的价值核心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党的领导是核心,政治生态是目标,从严治党是保障。

1.制度治党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在对世情、国情、党情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论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十四个坚持中的首要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以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都要求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小治治事,中治治事,大治治制。”党实施的全面领导是在国家宪法以及各项法规制度之内展开的,而对于党本身的制度建设而言,制度治党相对于其他国家规章制度而言则具有逻辑先在性。换句话说,我们党只有在自身搞好制度建设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国家政权、社会与政党之间做好各项制度架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制度治党的原则性问题做出过明确指示:“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推动党的建设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只有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包括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在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压缩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发挥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2.制度治党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保障

党内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 月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的。此后,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以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等多个重要场合中多次谈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建设理论在新时代所形成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论断,彰显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所作出的长远谋划和深刻考量。

党内政治生态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等要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健康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厚植党优良作风的沃土,是应对“四大考验”,消解“四种风险”的重要支撑。党内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无论对其进行重构还是净化,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都是及其高昂的,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根治,从实处着手。因此,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党内法律规章制度是治党之需,强党之钥。用制度形成高压态势,正风肃纪,可以有效避免在管党治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颓势。做好制度规划,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将钥匙交给人民群众,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并改善党风政风,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

3.统筹推进制度治党是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滋生腐败的土壤在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党内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顽瘴痼疾,稍有消极懈怠就会卷土重来。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实现这样一个伟大使命需要我们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执政本领, 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这就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是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并一以贯之的。

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制度治党成为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在筑牢制度防线的过程中,要针对突出问题和短板,敢于刮骨疗毒,激浊扬清,从长远制度安排着手,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担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全力推进制度治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的出台,标志着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以制度治党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开始进入快车道。

 

 


编辑:卢野 审核:杨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