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 何毅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勉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这既是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今天的中国少年儿童既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少年儿童能否坚定信仰跟党走、是否具有家国情怀、将来可否担当作为,事关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未来发展走向。
爱党爱国 是新时代少年应有的政治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把爱国主义提到民族精神的高度,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这一论述进一步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内涵,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者统一起来。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爱”,就是将青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小爱”升华为高度正向认同的“大爱”,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就需依循对党和国家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制订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和优化青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爱党爱国情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回信、寄语中勉励少年儿童深刻学习领悟党史中的少年英雄故事,通过学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中华民族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可以说,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书写着不同时代青少年的爱国之举和民族大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热爱祖国、融入人民,人生的奋斗才能更有价值。当代少年要健康成长成才,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让爱党爱国的信念成为个人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自立自强 是新时代少年应有的意志品质
《周易》中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彰显自立自强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典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个个人,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方能在危难关头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自立首先是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不可能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强首要在立志。习近平总书记15岁便去陕西插队,在那里7年,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有志青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志向远大、自立自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有了远大志向还需要为之不断奋斗,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持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应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为远大志向和崇高追求,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锤炼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中的“强”不仅是拥有独立人格、自力更生式的强,还应该指自己战胜自己的强大内核力,这样少年儿童才能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历史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奋发向上 是新时代少年应有的精神追求
精神状态是一个人思想境界、价值追求的外在体现,是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事实表明,一个人总是浑浑噩噩、萎靡不振、不思进取,最终必然无所作为;而一个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经历风吹浪打,都激情不减、奋斗不息,才能有所作为,写就精彩人生。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关键在于挺起精神脊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奋发向上是新时代少年应有的精神追求。
从党的创建到革命的成功,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行,这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正是激励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在党的关怀和培育下,少年儿童得以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中茁壮成长,当代少年儿童生逢盛世,并不意味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伟大梦想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面对的困难和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时代的接力棒交到青少年手中,特别需要青少年从小就注重意志磨炼,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中见精神,毫不畏惧面对艰难险阻,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成长,在勇攀一个个高峰中成才。
少年儿童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在学习中释放活力,追逐梦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少年儿童人生道路引路人的教师,要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狠下功夫。少年儿童有模仿力强、自制力差的特点,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以体验和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兴趣培养新模式,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练就本领的同时,给少年儿童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爱党爱国、敬老孝亲的情怀,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少年儿童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网址: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40617/312205.shtml